近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指導,人民衛生出版社、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和國家感染性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聯合主辦,河南省兒童醫院和河南省人民醫院共同協辦的手足口診療指南2018版專家解讀暨手足口病規范防治宣貫項目啟動會(河南站)在鄭州召開。
隨著天氣逐漸轉暖,我省自4月起就進入手足口病高發期,手足口病患兒的就診數量明顯增多。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5 歲以下兒童多發,傳染性很強,屬于我國法定報告的丙類傳染病,發病人數一直位列我省法定報告傳染病的首位,每年平均報告病例數約10萬例,重癥病例為1100例,給公共衛生帶來非常嚴峻的挑戰,嚴重影響著兒童健康和安全。
本次會議圍繞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年版)解讀為主題,啟動了全省手足口病規范防治宣貫工作,旨在進一步規范我省手足口病的診斷方案、臨床用藥及救治工作。
河南省衛生計生委醫政處鈕正春副處長表示河南省衛生計生委一直重視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希望參會的業務骨干充分理解國家衛健委相關政策和規范,承擔單位、科室、臨床醫務工作者在手足口病防治的責任;充分掌握新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的要點,在實際診療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積極做好區域宣貫工作,充分帶動區域救治水平。
在會議上,河南省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沈照波教授就《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年版)》要點進行了解讀,手足口病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早期識別重癥手足口病是成功救治的關鍵,對于3歲以下、發病在3天內和腸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的患者需要特別關注,包括是否出現持續高熱、精神狀態差、易驚、抽搐、面色蒼白、皮膚發花、四肢冰涼,還要注意孩子的呼吸和心率是否明顯加快或減慢,一旦出現上述情況,要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貽誤救治機會。目前手足口病以支持治療和對癥治療為主,腸道病毒屬于RNA病毒,目前尚無特效抗腸道病毒藥物,有研究顯示,干擾素噴霧或霧化、利巴韋林靜脈滴注可有一定療效,若使用利巴韋林需要密切關注其不良反應和生殖毒性,不應使用阿昔洛韋、更昔洛韋、單磷酸阿糖腺苷等抗DNA病毒藥物治療。在重癥手足口病患兒救治過程中要注意丙種球蛋白和糖皮質激素的使用時機。河南省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芳教授就手足口病臨床救治實踐要點及相關研究進行了分享。參會專家就手足口病救治工作的實際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