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就醫結算年底覆蓋全省
目前已覆蓋佛山、珠海等12個地市,但尚未涵蓋廣州、深圳、東莞
昨日,我省召開《廣東省“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座談會。記者從會上獲悉,作為“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日前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專門召開會議,部署全面推進全省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工作。
根據部署,在今年底前,廣東將建成覆蓋全省、互聯互通的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系統,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到2015年,初步實現跨省醫療費用異地即時結算,進一步提升異地就醫機制的普惠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探索異地就醫享受參保地待遇
在韶關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以后來廣州就醫,將不再需要自己先墊付、出院后再回參保地結算統籌范圍內的醫療費,而只需一張醫保卡,一切就可在就醫地即時搞掂。
記者從昨日的會上了解到,根據日前出臺的《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工作方案》,包括異地居住、駐外工作(學習)達6個月以上以及因病轉外就醫在內的異地就醫人員,按照參保地規定辦理異地就醫手續后,即可即時結算在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發生的醫療費用。
“按照‘享受參保地待遇,委托就醫地管理’的原則,參保人在所選定的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時,將根據參保地規定的起付線、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額以及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標準等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那么,如何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算?據介紹,參保人發生異地就醫行為后,定點醫療機構將會把參保人異地就醫的醫療費用信息通過就醫地醫保信息系統發送至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平臺,由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平臺轉送參保地經辦機構審核,參保地審核確認后再將信息返回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平臺,由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平臺通過就醫地醫療保險信息系統轉送醫療機構。
“醫療費用經參保地經辦機構審核確定后,應當由參保人承擔的,由參保人直接支付給醫療機構;應當由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由參保地經辦機構根據與就醫地經辦機構約定的結算辦法,核算結算金額,在參保人出院次月,通過就醫地經辦機構支付給醫療機構。”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稱,這樣的結算辦法可以更好地發揮團購優勢,促進醫療機構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收費,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率。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告訴根據規劃,全省異地就醫結算管理系統將按照先聯接后完善、先住院后門診大病、先省內后跨省的步驟逐步推進。今年底前,全省將全面實行住院異地就醫多向聯網結算,并爭取在2013年12月底前,實現門診特定病種異地就醫多向聯網結算。
進展12地市26家三甲醫療機構聯網
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自2010年3月初步建成異地就醫結算管理平臺并正式上線運行以來,目前已與佛山、珠海等12個地市、26家三級甲等醫療機構聯網,共為1.7萬人次提供異地就醫結算,結算金額達4.7億元。
“雖然當前省級異地就醫結算管理平臺已經與12個地市聯網,但尚未涵蓋廣州、深圳、東莞等異地就醫量較大的城市;全省各地實行的異地結算方式中,更多的是各市單向與廣州定點醫療機構聯網結算,并未實現雙向、乃至多向的互聯互通,缺乏異地協管;加上省市異地結算平臺的重復建設,也使定點醫療機構結算手續變得繁瑣,影響醫療機構積極性。”
因此,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推進省內異地就醫多向聯網即時結算工作,短期目標就是要在年底前把覆蓋全省、互聯互通的全省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系統搭建起來。
該負責人稱,接下來將積極擴大醫保信息系統覆蓋面,實現醫療機構、基層服務網點、各級經辦機構的聯網全覆蓋,同時加快社會保障卡的發放,使其成為異地就醫的重要身份憑證和服務手段。(記者 劉熠 實習生 許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