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國將自閉癥列為精神殘疾,自閉癥患者被納入相關保障體系。目前我國自閉癥兒童患病人數保守估計已超千萬,但是對于兒童自閉癥的認識,我們仍比先進國家晚了將近40年。專家呼吁,對自閉癥的治療及教育亟待規范。
華東師范大學蘇學云介紹說,國內外的數據都顯示,自閉癥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
蘇學云:美國有專門的數據,2013年是1:68,去年他們在韓國也做過一個社區和學校的早期篩查,發現甚至可以達到1:38。
由于我國對自閉癥的認識較晚,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以來,自閉癥經歷了由罕見病到流行病的轉變。蘇學云憂心地說,這也直接導致了目前正在采用的一些介入治療的方法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
蘇學云:美國有專門的協會,每年會進行干預或治療,做驗證。他們強調,在兒童身上用的實驗也好,實踐也好,應該是有科學依據的。但國內對自閉癥來講,感統、聽筒是沒有什么用,甚至像聽筒可能會存在一些潛在的危險。
蘇學云和多位專家呼吁,我國對自閉癥的治療及教育都亟待規范。
蘇學云:國外會有專業機構來告訴你,應該達到什么樣的資質要求,這個是很重要的。對自閉癥干預的質量和水平可能會有保障。政府需要制定完備早期干預介入系統,因為這需要很多部門協同,讓任何一個部門牽頭去做都會很困難。(記者馮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