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查處的違法違規行為,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絕不姑息。堅決杜絕查而不處、處而不力、以罰代刑等現象的發生。”20日,山西省太原市衛生局局長郝寶清向記者表示。
診所無證經營、散布虛擬信息、夸大療效、小病大治、無病亂醫……非法行醫行為嚴重危害民眾身體健康,是衛生監督部門長期打擊的對象之一。
剛剛過去的2011年,太原共立案365起,取締無證行醫250戶次,移送57起,依法追究刑事責任30起,追究刑事責任人30人。
郝寶清介紹,2011年衛生部門共受理民眾投訴舉報案件536起,其中涉及公立醫療機構的57起,其中非法行醫29起,醫療糾紛28起;涉及民營醫療機構479起,其中非法行醫466起,醫療糾紛13起。“民營醫療機構非法行醫案件占到投訴案件的87%。”
19日,山西省太原市衛生部門、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監察局五部門再次聯合開展打擊非法行醫的專項整治活動。
根據要求,2012年前半年,主要對太原各縣(市、區)非法行醫進行網格化篩濾,并進行交叉檢查,對發現的黑診所、假醫生等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從7月份到10月份,各機構檢查整改情況,對反彈的非法行醫機構和人員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此次行動將重點放在城中村、城鄉結合部、鄉鎮及農村、集貿市場、煤礦居民區等流動人口聚集區;嚴查無證行醫、非法開展器官移植、非法開展醫療美容等行為。
“在嚴查的同時,政府部門也要變管理為服務,對于符合條件的醫技人員給予相關證件,充分利用這些醫療資源。”太原監察局局長任曉峰建議。
針對民營醫療機構非法行醫行為高發的現狀,有民營醫院代表稱,多數民營醫療機構技術水平低,管理差,認為只能通過廣告擴大影響,“其實關鍵要掌握先進技術,網羅人才,最有用的廣告就是老百姓的口碑。” (范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