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發布的《醫改藍皮書: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20)》顯示,截至2019年9月,北京市基層門急診量連續28個月增幅高于二、三級醫院。北京基層診療量連續28個月增幅高于二、三級醫院,這主要歸功于北京市的醫改政策。2018年,北京市衛健委發布了《北京市改善醫療服務規范服務行為2019年行動計劃》,提出完善預約診療服務,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先獲得預約號源。此外,醫聯體核心醫院還需預留一部分專家號源給合作醫療機構。這些舉措旨在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方便患者就近就醫。
《計劃》要求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100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醫聯體基層服務點,方便患者就近就醫。醫聯體核心醫院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副高以上職稱專家到基層出診,每月至少舉辦一次面向群眾和患者的線上或線下健康教育講座。醫聯體內開展遠程醫療服務覆蓋率要達到80%以上,增加在基層提供長處方服務的慢病病種數量。同時,各區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化管理率達到7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0%實施先診療后結算服務,促進分級診療,建設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基層服務點,推廣智慧家庭醫生服務,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改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看醫界》觀察,北京加大基層醫療的建設力度還表現在加強基層醫生的建設和提升上。2020年,北京市將建設4家左右全科醫生培養示范基地,利用3年左右時間,為每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培養一名首席全科醫生。這意味著北京市將在3年內提升以全科醫生為主的基層醫生隊伍水平。與此同時,北京將落實基層全科醫生職稱晉升前到醫聯體牽頭醫院進修制度,加強全科醫生崗位培訓,繼續開展社區衛生人員必修課培訓、全科醫生轉崗工作和鄉村醫生崗位培訓,為村衛生室和基層社區定向培養醫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