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剁手節”雖然已過去,各大電商平臺也在積極展示自己的成績。然而,盡管醫藥零售巨頭們熱衷于打造“雙十一”的戰績,但由于OTC藥物無法進入主會場,導致他們只能以自營渠道為主。因此,天貓醫藥館今年的戰績也相當尷尬,只能依靠“安全套、口罩、隱形眼鏡”等產品維持。
值得一提的是,網售處方藥政策在過去幾年中逐步松綁,被視為醫藥電商的春天。然而,隨著今年7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結束》一文,給正準備過“過年”的醫藥電商們潑了一盆冷水。該文件指出,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過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臺與實體藥店主體責任不清晰、對銷售處方藥和藥品質量安全難以有效監管等問題,不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用藥安全,因此決定結束試點工作。
盡管如此,為了爭奪近3000億的市場,藥企們不得不尋找電商渠道,而原本并不重視電商渠道的藥企們紛紛推出了“保證書”。例如,健客網與泰康保險合作推出了正品險,旨在保障網購藥品的安全性。此舉吸引了輝瑞、GSK、拜耳、同仁堂、白云山等近30家藥企加入,形成了醫藥電商的“三位一體”正品聯盟。
然而,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醫藥電商的政策卻給醫藥電商潑了一盆寒冬臘月的涼水。業內人士解讀稱,醫藥電商網售處方藥行為可能面臨全面禁止。盡管可能存在過度解讀,但目前為止,網售處方藥還沒有要開放的跡象。因此,健客網發起的“電商正品聯盟”背書是否有效還需時間檢驗。
此外,醫藥電商在尋求線下并購的策略。雖然政策要求醫藥電商開展B2C模式,但事實上,醫藥電商更傾向于發展O2O模式。然而,線下連鎖零售與醫藥流通市場掛鉤,且醫藥流通與醫藥需求密切相關。受到政策如降價招標、嚴格控制“以藥養醫”、兩票制等影響,醫藥電商在拓展線上業務方面面臨諸多挑戰。
總的來說,醫藥電商尋求線下并購和O2O模式的發展,既規避風險,又有發展前景。在政策環境下,醫藥電商還需面臨諸多挑戰,如OTC藥物無法進入主會場、醫藥電商網售處方藥被禁止等。不過,隨著線下門店的整合,醫藥電商將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