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各地陸續發生了醫生遇襲事件,這使得醫患關系問題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昨天,在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召開的研討會上,記者了解到,本市醫院與澳大利亞醫療衛生機構聯合開展的負性事件調查已在順義區醫院試點,并首次引入澳大利亞醫療質量評價標準。
順義區醫院質量管理中心主任楊金強向記者介紹,負性事件是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受到的損害,并非由患者自身疾病產生,也稱為醫源性損傷。這些事件可能由于醫院管理問題導致,比如意外感染等。自2010年底開始,該醫院就對負性事件進行了調查統計,并對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發現,醫院負性事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負性事件中50歲以上患者較多。其次,住院超過13天的患者也較多。這些原因較為復雜,醫院正在對此進行分析。此外,負性事件更容易在手術等創傷操作中發生。為減少負性事件的發生,醫院開始加強在急診、重癥監護病房等關鍵環節的布控,對醫護人員進行嚴格培訓。
據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梁銘會介紹,澳大利亞的調查問題非常細致,包括醫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如病房有無淋浴、檢查排隊時間是否過長等。據梁銘會介紹,澳大利亞有2000萬人口,每年負性事件報告有100多萬件。而我國有13億人口,每年負性事件報告卻只有2000多件。
梁銘會表示,進行負性事件調查研究,有利于醫院提升管理服務水平,進一步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