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衛(wèi)生部門從北京、天津和河南露天種植的菠菜中抽檢發(fā)現(xiàn)微量放射性碘-131,含量相當于《國家輻射防護和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規(guī)定水平的1‰-3‰。衛(wèi)生部專家認為,由于檢出量極少,從目前看,對公眾健康沒有影響。
衛(wèi)生部在公告中指出,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最終都會沉降到地面。近日,北京、天津等地的小雨加速了放射性物質的沉降,并使之存留在蔬菜表面。以往國際上核事故經驗表明,露天生長的大葉、表面有微小絨毛的蔬菜較易吸附沉降的放射性物質。因此,選擇菠菜進行檢測,可較早發(fā)現(xiàn)蔬菜等食物是否被污染。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核醫(yī)學科主任石洪成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有實踐證明,用水沖洗能有效減少蔬菜表面放射性物質。老百姓買來蔬菜,可以用清水沖洗四五分鐘。烹調時多煮一會兒,尤其推薦爆炒方式。因為碘-131加熱到一定溫度就會揮發(fā)。此外,盡管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已停止再向海中排放核電站廠區(qū)內保管的放射性物質濃度較低的廢水,但他們此前的行為,仍讓不少人擔心,污染物會否隨海水流入東海,影響我國海水水質及海產品?
從大洋環(huán)流和海洋潮汐流向判斷,日本東海岸的廢水將影響美國沿海地帶,對我國不會產生影響。中國魚類等海產品都是從深海打撈,但海生物是游動的,并不能確定某一地方打撈上來的魚是從哪些海域游過來的。黃海水產研究所金顯仕副所長表示,福島附近海域浮游的海藻和魚類肯定會被污染,特別是秋刀魚和巴特魷魚可能難逃被污染的命運。但目前中國市面上銷售的這兩種魚主要是上一個魚汛捕撈的,應暫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