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研究正火爆,各國科學家都在積極投身于干細胞治療、免疫治療等相關課題研究,試圖尋求新的診療方法。我國科學家已經取得了一些突破性進展。
中國干細胞研究論文發表數量居全球第二,發展速度非常快,以每年近50%的速度增長,而國際平均水平是10%左右。雖然不能唯論文而論英雄,但這也是一個重要指標,意味著我們有更多的基礎工作可能會去轉化。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周琪表示,干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由于能分化為人體所有的組織器官,干細胞在再生醫學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被稱為再生醫學中的全能選手。
干細胞的功能大約相當于《西游記》中的唐僧肉。醫學經歷了幾個時間段,從我們對人體自身的一無所知,到以打針吃藥為主要手段的現代醫學技術,逐漸過渡到基于干細胞技術的再生醫學治療。從未來產業角度和對人民健康生活需求而言,干細胞再生學都應該是未來發展的重大機遇和突破點,而在未來的大健康領域,再生醫學應該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如今,科學家已破解了唐僧肉的秘密,并取得了喜人的技術成果。初步臨床試驗證明中科院經過認證的干細胞已經在黃斑病變、神經損傷、塵肺病等疾病治療中具有療效。在子宮內膜修復的臨床試驗中,第一批11個不孕的病人經過干細胞技術治療后,已經有8人成功懷孕并生下健康的孩子。
盡管干細胞研究是近年來醫學前沿領域,為某些疑難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希望,但是干細胞研究和轉化的快速發展同時出現了一些不規范的現象,其對于人體的安全性、有效性尚待進一步驗證。為此,科技部于2015年3月下發了《干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及相關技術指南,規范干細胞臨床研究。如何利用標準化方法獲得安全、可靠的干細胞,為其臨床研究提供種子細胞是推動干細胞臨床研究的重要一環。為此,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干細胞庫在國內建立了多株臨床級人類的胚胎干細胞和間充質干細胞,并率先通過了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嚴格復合,是國內第一批持證上崗的干細胞。
這些經過認證的干細胞將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穩定的細胞來源,瞄準人類束手無策的重大疾病的治療,不斷獲得新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