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溫驟降,許多老年人出現心慌、頭暈、氣短等不適癥狀,很多人誤認為是氣候反復變化所導致的正常反應。然而,事實上,這些癥狀很可能與房顫有關。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心外科劉志勇教授提醒,冬季是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期,老年人若出現心慌、氣悶、眩暈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房顫,又稱心房纖維性顫動,是心房內無規律地抽動導致的一種疾病。房顫發作時,心房不能有效泵出血液,血液滯留于心房內,血栓形成的風險大大增加。房顫可能導致心房血栓脫落,引發全身器官或組織栓塞,尤其是腦動脈栓塞,導致腦中風。在我國,約有三分之一老年患者腦中風是由房顫引起的。由房顫引發的腦梗塞后果更為嚴重,致殘率和致死率很高。
房顫患者可能出現心悸、呼吸困難、胸痛、疲乏、頭暈等癥狀,尤其是心慌。隨著房顫病情發展,發作逐漸頻繁,持續時間也會越來越長。因此,切勿掉以輕心,應盡快去醫院就診,越早治療獲得滿意效果的機會就越大。
專家特別提醒,約15%到35%的房顫病例臨床表現為無癥狀,患者因此常常得不到及時診斷和治療。特別是老年人,應定期進行體檢。目前,常規體檢中的心電圖是診斷房顫最簡單有效的手段。
長期房顫更青睞甲亢患者。以前冠心病、心絞痛、心房顫動等心臟疾病多在老年人群中發生。然而,近年來房顫的發病趨勢向年輕人轉移。如出現心肌梗死癥狀,且無高血壓、糖尿病、外周血管病等慢性疾病,最常見危險因素為吸煙、高脂飲食、熬夜、生活作息不規律、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緊張等。
急診就診的房顫患者約3%與甲亢有關。甲亢患者治療后,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后,約60%的房顫患者會自動轉復為竇性心律。甲狀腺功能恢復越快,房顫發病率越高。老年人應盡量避免清早活動,以防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建議在下午較為暖和的時候進行鍛煉,并采取溫和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