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后一個多星期,就有上百人加我,其中一半是醫生,還有醫療機構和醫藥公司的運營人員。應該說,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和對醫生的認知越來越被廣大醫療從業者所接受,有著迫切的需求。不像于春雨、好醫生或者丁香園等公司運營醫生IP,是想壟斷,有利于自己平臺的發展,而我們更全面,希望醫生可以在整個平臺上發展,不局限于一個小世界,獨立自主。
上一篇文章《醫生IP建設手冊(上):患者端流量入口的系統性架構》,主要討論了投放渠道或者傳播載體,而這篇文章更多討論的是內容形式和傳播的結合。
1、要特別重視短視頻
因為目前短視頻的傳輸功率越來越大,因為網速越來越快。在早期,當我們使用現代撥號上網時,發送一張圖片是非常困難的。現在,我們可以在網上流暢地觀看高清視頻,所以短視頻容易傳播,直觀,互動性強,這也符合互聯網傳播快速、有效、簡單、粗暴的特點。
所以短視頻更容易分享,醫療內容以一系列短視頻問答或者知識點的形式傳播,或者動漫會成為未來重要的增長點。同時要精簡、規范、系統,即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制作,要相對幽默。
2、重視訪談類節目(長視頻),兼顧直播。
無論是地方電視臺的醫生訪談節目,還是央視臺舉辦的健康養生節目,還是網絡平臺制作的產品,都應該積極參與選擇合適的,因為同樣可以擴大流量,錄制的視頻可以在微博、微信、頭條重新傳播。(一定要注意二次溝通)
特別是在醫美、眼科、口腔、婦幼、慢性病等領域,要重視直播平臺的建設。無論是平臺型的微博、錢潮,還是垂直領域的更美新氧、平安好醫生等,可以直接獲得客戶,帶來醫生品牌的提升。新興的醫美平臺“魔鬼在這里”結合了圖文、短視頻、系列節目和直播、矩陣推廣等等。
3、要重視音頻內容的傳播。
有時候你把寫好的文章錄制成音頻,甚至會產生流量倍增的效果。我們都測試過這個。10點讀書的邵琳在微信官方賬號從一百萬突破到一千萬的時候,強調了一件事:他們邀請了很多優秀的主播,把所有的文章都錄制成音頻,使得流量在半年內迅速增加。我們還發現,錄制音頻后,有的人可以聽,有的人可以選擇看,滿足各種需求。音頻本身也是一種數字出版。比如張雨生新開的《健康活到100歲》也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和百萬銷量,這也說明了音頻的重要性。
所以要注意喜馬拉雅、Get、荔枝FM、蜻蜓FM的音頻平臺的鋪設,以及垂直平臺的一些類。以知識付費的方式進行傳播,不僅可以獲得合法收入,而且每一個聽眾都是潛在的目標受眾,線上線下都有可能獲得高轉化。因為這個知識付費的學校愿意穩定地聽一些專業或者疾病的課程,相當于一個篩選。即使用戶數量少,但肯定更精準,互動及時。
4、重視線下的宣講、義診包括在診療間隙中對患者進行科普講課。
在上一屆好醫生大會上,我有幸聽到協和內分泌副主任介紹的經驗,并特別提到:午休時,內分泌門診的患者聚集在一起,進行了半個小時的科普講座和問答,效果特別好。因為來過你診所的患者都是絕對精準的用戶,必須抓住這群人,才能讓他們形成種子,形成二次、三次傳播。科普講座一方面可以設立自己的獎學金,促進自己的學習,樹立權威,同時也會贏得患者的信任,關愛患者,讓患者從內心敬佩,獲得知識。傳播知識的人總是被尊重的,這樣病人就會變成種子
其實長文章很重要。如果可能的話,寫一本書。雖然碎片化、娛樂化的東西更容易傳播,但長文確實能樹立品牌和認知!可以說寫書是可以很有效果的,可以以一個強勢IP的形式持續多年廣泛傳播,尤其是一些科普、疾病類書籍,銷量幾十萬到上百萬冊。一個大IP可以在幾年內建立起來,獲得流量后,必然會帶來網絡效應,包括線下的巡回演講和真正的立體互動。所以從寫科普文章開始,就要注意系統的構思和布局,然后有計劃、有步驟的輸出,而不是以短期流量為指標,堅持下去。
5、科普類的長文章。
問答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經有詳細描述,這里不再贅述。圖片和漫畫對于一些IP的傳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醫美圖片和科普漫畫,影響力很大。目前最好的是“小醫生漫畫”,以漫畫為系統,每期介紹一位醫生,闡述一種疾病或現象。由漫畫家和插畫師制作,接近工業化流程。團隊很勤快,基本能達到每天一班的速度。同時,各學科專家寫作本身就是醫生IP的構建,不僅漫畫是非常有效的傳播方式,就連醫學科普漫畫也非常有深度,因為好玩、好玩是唯一的傳播方式。
6、文章之外就是問答,圖片和漫畫。
其實微信群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可以用來方便準確的管理病人。當然,也建議使用好醫生、春雨、醫庫、杏仁醫生、杏林等醫患管理和隨訪平臺。任何時候,為目標人群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永遠是建立品牌的必由之路!
7、醫生IP實戰中還要重視微信群和隨訪平臺。
無論是音頻、視頻、直播、圖文、課程、問答,都不要忘記植入自己的招牌語言、動作或者口號。你要帶上線上線下的來訪信息,這就構成了一個循環轉化。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好的旋轉,可持續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需要一個內容團隊來幫助醫生制定一個更深入的內容傳播計劃,然后根據這個計劃做一個任務清單,長期堅持,持之以恒。同時要注意多平臺,多種內容形式,這是縱向和橫向的線,不要顧此失彼。
其實全媒體傳播會帶來很大的好處。現在有好大夫、春雨、微博、今日頭條等多個平臺。它希望你留下更多,甚至只選擇其中一個。其實這并不利于IP的建設。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從平臺,更是從醫生的角度,建立多平臺的傳播矩陣,打造全方位的IP。不能因為一個平臺的效果特別好而忽視其他平臺,也不能因為一些平臺的流量流失而氣餒。有時候內容出來后東方不亮西方亮,你也不確定什么時候會有一些爆款出來。其實這本質上是對自己的數字營銷,這要靠長期的堅持!
也就是說,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堅持做。從來沒有捷徑。打造一個全媒體IP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所以99%的醫生都不愿意這么做。能做的事,除了前期勤勤懇懇的人,后期都需要一個團隊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