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亞馬遜、伯克希爾哈撒韋和摩根大通將聯手創建一家醫療公司的消息震驚了整個行業,不僅影響了保險公司的股價,也引來了醫療行業CEO們的聲音。殊不知,他們的行動已經落后于中國——。阿里巴巴和騰訊等科技公司幾年前就將醫療健康領域視為重中之重,并一直在中國試水。
在嘗試了在線醫療咨詢和藥物跟蹤平臺后,他們現在專注于更先進的工具——人工智能。
中國高科技公司都積極投入醫療行業
中國的強勢推動凸顯了中美醫療衛生體系的差異。首先,中國的醫院超負荷運轉,每千人只有1.5名醫生,還不到美國的一半。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肥胖兒童和最多的糖尿病患者。
其次,中國政府預計中國將在2030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的領導者,這給了科技公司極大的信心來推動其業務。官方在強調人工智能在國防和自動駕駛汽車應用的同時,也大力提倡其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
阿里巴巴和騰訊作為中國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的領導者,走在了智能醫療的最前沿。他們的目標之一是開發診斷工具,幫助醫生提高效率。
亞馬遜、摩根大通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將技術視為推動簡單廉價醫療服務的一種方式。雖然這一合作項目仍處于初級階段,但有望提供在線醫療咨詢或降低藥價。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亞太醫療系統分析師勞拉納爾遜卡尼(Laura Nelson Carney)表示:“與美國不同,中國的高科技公司積極參與醫療行業,并開展了實際業務。相比美國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在中國要活躍得多。”
并非所有嘗試都成功
這些行動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2014年,阿里巴巴宣布了一項“未來醫院”計劃,希望患者在線咨詢醫生和購買藥品,從而提供醫療效率。但兩年后,政府監管部門禁止在阿里的電商平臺天貓上銷售非處方藥。有關部門還下令關閉阿里創建的一個毒品監控系統。百度也為患者提供了預約醫生的手機軟件,但在2017年取消了醫療事業部,專注于人工智能。
不過,最近的一些項目也取得了突破。2017年,阿里巴巴的醫療部門開發了一種可以解讀CT掃描的智能軟件,還創建了一個人工智能醫療實驗室,以幫助醫生進行診斷。騰訊在廣西發布醫學影像項目“騰訊覓影”,旨在幫助醫生發現癌癥早期征兆。現在該項目已被中國100多家醫院使用。
騰訊還投資了微醫集團,這是一家起源于中國西北地區的公司,類似于阿里巴巴的未來醫院。微醫集團提供視頻咨詢和在線處方服務。
人工智能已經讓中國醫生受益
人工智能的發展讓中國超負荷工作的醫生受益匪淺。北京協和醫院眼科醫生于說,她過去常常花兩天時間檢查模糊的患者眼部照片,然后與同事討論結論并撰寫報告。醫院現在正在嘗試的人工智能軟件大大加快了她的工作流程。“也許現在一分鐘也不會了。”她說。
這個軟件是由體素云開發的。這家創新型公司剛剛獲得了2850萬美元的投資,投資方包括騰訊和硅谷的風險投資公司紅杉資本。蘇科技擅長醫學圖像自動分析,幫助像魏宏這樣的眼科醫生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中國勞動人口的主要致盲因素。
中國每百萬人只有20個眼科醫生,是美國的三分之一。去年4月,北京宣布了一項幫助1.1億糖尿病患者接受眼科檢查的龐大計劃。魏昱洪說:“一個人不可能觀看這么多圖像。”
蘇科技由于2016年創立,目前正在等待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CT掃描和視網膜疾病檢測工具的批準。
中國近14億人口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潛在的優勢,大量的圖像數據可以進入他們的系統。
中國醫療技術行業投入將達到1500億美元
根據北京行業信息公司億歐智庫的報告,已有130多家公司采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幫助提高中國醫療系統的效率。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巨頭,以及中國智能領域的領導者科大訊飛和一些小型創業公司。科大訊飛發明的機器人也通過了中國的行醫執照考試。
熱錢已經進入市場。截至去年8月,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和Matrix Partners向相關公司投資了至少27億美元。伯恩斯坦的分析師估計,2020年中國醫療科技行業的總投資將達到1500億美元。
這種大規模投資的背后,是醫療行業的危機。由于缺乏基本的醫療設施,病人涌向大城市的醫院,有時他們不得不在醫院外面等一夜才能看到發燒。醫生的工作量太重,醫患矛盾極端的報道屢見不鮮。
云峰基金,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的個人投資基金,也投資了一家名為易圖的公司,以緩解資源短缺。“易圖”與浙江省人民醫院合作開發早期肺癌自動診斷軟件。
起初,Etu研究面部識別,但現在它專注于包括癌癥掃描在內的更復雜的圖像識別研究。創始人林辰唏于2012年離開阿里巴巴,開始自己創業。他希望通過技術手段幫助中國人獲得平等待遇。
林辰唏說:“中國的醫療資源非常寶貴,而且分布不均。最好的資源都集中在省會城市。如果我們的技術平臺能應用在偏遠城市的醫院,就醫的體驗會好很多。”
診斷癌癥淋巴結3354的黑白點看起來像羅夏測驗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中國的醫生沒有美國醫生那么多的時間和資源去做這些事情。浙江省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龔向陽把這個過程比作工廠勞動,過度勞累會導致失誤。
龔向陽說:“我們每天都要分析大量的圖像數據,所以我們愿意接受新技術。在提高效率和準確性的前提下,新技術可以讓我們的工作壓力小很多。”
原標題:亞馬遜欲顛覆美國醫療保健。在中國,科技巨頭已經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