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支付寶的“未來醫院”已經到了第三個年頭。從上線云醫院,打通醫保支付,到逐漸占領移動醫療的高地,一直都是順風順水,仿佛巧妙地避過了外界的阻力。很多互聯網醫療企業一次又一次碰壁,但支付寶已經悄然逐漸滲透到醫療的方方面面.
數據,通常是不會騙人的。
截至2017年5月,已有超過1500家公立醫院加入支付寶“未來醫院”,覆蓋全國30個省區市近200個城市。超過3億人通過支付寶提供了實名掛號、移動支付、報告查詢等便民服務,超過8萬家醫院支持支付寶藥店。在與恒生云臺的戰略合作會上,支付寶再次向業界公布了自己的傲人戰績。
事實上,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傳統企業的排擠。這就像一個新來的人在街上擺攤,卻被視為切斷了當地人的收入。當我被砸的時候,我不得不和你一起笑,喃喃自語,“漂亮的砸!要不,交個朋友?”
是因為太過激進?并不是。
作為移動消費和金融的引領者,支付寶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讓所有與“錢”相關的產業服務都可以作為支付寶平臺的服務提供者。一開始很多人調侃他不識抬舉,他卻做了個姿態,對外界說:“我們不爭權奪利,為大人物服務就可以了嗎?”這樣,就連對方手里剛拉過來的磚頭都可能要放回去。
顯然,這種行業定位讓支付寶在后期發展中嘗到了甜頭。
一直以來,支付寶一直信奉用最少的步驟,將所有涉及醫療的產業鏈集中在一個平臺。在內部,他們將這種驅動力稱為“Techfin”。其核心是將基礎設施開放給所有生態伙伴和客戶,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為行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支付寶作為擁有4.5億用戶的生活服務平臺,擁有足夠大的用戶量,自然成為流量分發的核心網關;其次,還具備實名認證、金融服務、螞蟻信貸、數據處理等能力。從“錢”出發,把用戶牢牢綁在整個消費鏈條上。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支付寶給醫療行業帶來了什么?
回到2014年,它還叫支付寶錢包。在“未來醫院計劃”中,支付寶的醫療發展計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幫助醫院建立移動醫療服務。
通過開放支付寶的移動平臺能力、支付和金融解決方案能力、數據能力,聯合各ISV,與醫院合作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智能就醫平臺,幫助醫院實現從掛號、候診、院內導航、支付、報告采集、醫患互動的全流程移動就醫服務,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第二階段:激活醫療生態服務。
結合醫改推進,通過互聯網在線完成電子處方、就近送藥、轉診、醫保實時報銷、商業保險實時申請和賠付等所有環節,激活整個社會醫療生態。
第三階段:搭建基于大數據的健康管理平臺,從治療到預防。
開放大數據平臺,結合云計算能力,與可穿戴設備廠商、醫療機構、政府衛生部門等合作。共同構建基于大數據的健康管理平臺,實現從治療到預防的轉變。
螞蟻金服醫療開放平臺像“土、水、氣”一樣,讓醫院、醫保、藥店、醫療服務公司形成一整套以用戶健康管理為中心的醫療生態服務體系。
乍一看似乎有點過于理想化,但誰能想到,以國內一流的執行力,他們真的做到了。三年后,支付寶不僅相繼完成了前兩個階段,還向——大數據的第三階段大步邁進。
外界對支付寶的看法,似乎已經從一個只會說大話、放炮的標準富二代,逐漸變成了一個友善的“一家人”。相比于占主導地位的消費行業有恃無恐,放低姿態,從底層切入,后者顯然更傻。
不久前,在支付寶與恒生云臺的戰略合作會上,動脈網與螞蟻金服創新與智能服務部總經理王波有過一次交流。有一句話,印象深刻:
“中國的大健康市場一定是百花齊放,會有越來越多負責任的互聯網公司提供良好的服務能力,讓人們有多元化的選擇。最后繁榮起來的是整個生態。”
現在,開通支付寶,進入醫療服務后,在與恒生云臺共同建立的“了解你的健康平臺”上,推出了健康咨詢、健康資訊、母嬰服務、健康金融等15項健康管理服務。可以預見,未來還會有更多類似的服務。依托這個平臺,會不斷的枝葉蔓延,滲透到醫療的各個細分領域。
人工智能與云計算
觸及醫療更深層次的對接,不得不提支付寶的另一個隊友,——阿里云。
早在2015年4月,阿里云就與Xi安國際醫學、東華軟件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全國首家實體“云醫院”——3354 Xi安國際醫療中心,這也是國內首家用數據驅動精準醫療和健康管理的實體醫療機構。
之后,阿里云先后聯手海思達科技、新怡國際、京醫醫療云。
今年4月,《看透科技》公布了中國專業云計算廠商營收排行榜。在這份榜單中,整個2016年,阿里云以55.6億元的營收排名第一。要知道,排名第二的微軟Azure只有它的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阿里云的進一步計劃也逐漸浮出水面。2017年3月,在“云起大會深圳峰會”上,阿里云正式推出“ET醫療大腦”。
“ET醫療大腦”采用深度學習技術,通過學習海量病例數據,提高“醫術”。在患者虛擬助手、醫學影像、精準醫療、藥效挖掘、新藥研發、健康管理等領域承擔醫生助手的角色。
當然,這項技術的產生和應用還得基于云計算。現在,阿里巴巴領先別人一步,好睿智。
云計算給人工智能帶來了兩個質變:
第一,隨著數據計算從本地轉移到云端,過去單獨躺在工廠和醫院不同系統中的數據已經在線,可以互通,這也為機器智能的產生提供了基礎條件;
第二,云計算給IT行業帶來的深刻技術變革,使得計算能力的獲取足夠簡單高效。
對此,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胡小明曾提到:“隨著醫生把越來越多的經驗融入這個平臺,越來越多的阿里云和我們的合作伙伴會把越來越多的計算能力作為服務投入市場,我們也會把越來越多的深度學習能力融入平臺,這個平臺會越來越強大。這對疾病的診斷和新藥的研發會有很大的幫助。”
將我們的目光轉回支付寶“未來醫院”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的核心是與生態伙伴一起構建基于大數據的健康管理平臺,實現從治療到預防的轉變。
其實仔細想想,按照現在通常的“套路”,大數據之后,引入人工智能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在阿里云和支付寶之間,兩者真正形成合力,很可能是在第三階段。屆時,阿里巴巴在醫療體系構建的行業壁壘將真正體現其價值。
心中無敵,才能無敵于天下。
對于馬云的生意,似乎他有一種天生的逆向思維。當別人都這樣的時候,他卻決心選擇另一條路,走得比他們更順暢。
“當你把對手當成敵人時,你就失去了第一步棋。我認為我之所以在和其他公司競爭時獲勝,是因為我從來沒有把他們當成競爭對手。”
支付寶是對手嗎?別人心里可能有,馬云心里可能沒有。可以肯定的是,他走過的每一條路都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真正的受益者往往是更大的群體。醫療行業似乎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