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可以讓人在更短的時間內知道更多的事情,也可以映射人心的善惡。有人用它記錄發生在醫院的感人故事,有人用它作為勒索醫生的籌碼。
現在大家都是自媒體,“吃喝玩樂,衣食住行”,人們更傾向于用視頻和照片代替文字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希望用鏡頭記錄生活中的美好瞬間。
不可否認,對于普通人來說,用鏡頭記錄生活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不需要太多的組織語言,按個按鈕就行。然而最近,醫學界掀起了一股關于攝影的軒然大波。
衛健委發文:鼓勵患者拍照舉報醫生
在山西省醫德醫風專項整治行動中,其中一項措施要求省級官方媒體平臺設立“隨手拍、及時拍”專欄,面向社會公開,隨時接受群眾舉報。
有人認為,如果這種措施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那么這種所謂“簡單粗暴”的生活記錄方式,可能就只有“粗暴”二字了。
訛人事件不斷,照片錄音竟成要挾籌碼
近年來,醫生治病救人被誣告的案例很多。這些人也“理直氣壯”,擺出各種照片,播放錄音。
另有患者表示:拍照錄音不存在惡意
但也有患者表示,在就診過程中錄音或拍照并非出于惡意,有人錄音是為了記下醫囑,怕回去忘記醫生的囑咐;有人害怕一旦出現醫療事故,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剩下的只是單純的記錄美好的瞬間。
《楚天都市報》記者曾就患者照片記錄做過采訪:
從上面的采訪內容可以看出,部分患者的出發點是好的,同時也提醒醫生,患者要多注意溝通,以及診療的精細化和雙方利益的保護。
醫生發聲:不接受,我們尊嚴蕩然無存
“健康靠命”,醫生本身就是一個神圣的職業。病人拍照這件事讓醫生的尊嚴蕩然無存。在“醫學網站”微博下,很多網友都表示不接受這種監督做法。
如何處理患者拍照錄音問題?
可以看出,大部分醫生對這種做法是相當反感的,但又不能和患者產生任何沖突,加深醫患矛盾。
首先,在這種情況下,要保持冷靜,理性勸導患者,告知其如果擅自在網上發布照片或錄音,涉嫌侵犯醫生的知識產權和肖像權。
網上發布的視聽資料不完整、斷章取義、歪曲事實、虛假評價,涉嫌侵犯醫生名譽權。另一方面,醫生在診療過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與患者的對話。
其實拍照沒有對錯之分。法律不禁止,但也從來不鼓勵。小舍認為,維護自身權益和醫患關系,法律約束是一方面,努力促進醫患之間的信任和尊重是另一方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