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風暴之下,制藥業似乎成為資金的避風港。11月1日,跨國制藥公司羅氏宣布,在中國成立亞洲藥品合作部,尋找創新藥物的合作和交易機會。也是羅氏全球的第四藥品合作部,其余三個分別在巴塞爾、納特立和東京。
羅氏藥品合作部的職責主要是在全球范圍內搭建網絡聯盟,通過尋找合作對象,共同把創新科技轉化為藥品。
羅氏集團董事會主席弗蘭茨·胡沫博士表示,之所以在上海成立一個新的據點,是因為中國飛速的發展為行業創造了巨大的潛力,羅氏必須在當地設立站點以滿足潛力市場的開發需求。
“中國在學術界和新興的生物科技工業擁有很強的發展潛力,有越來越多的技術創新產品和機會,在中國尋找科研項目和力量是該藥品合作部的工作重點。”胡沫強調說,鑒于專利創新產品和技術在羅氏藥品合作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藥品合作部將在中國尋找和一些科研機構和相關企業的合作,同時也不排除對后者的并購。
,羅氏在中國已在藥物輸送方面建立了多個合作機會。先后與上海復旦大學等國內三所知名大學藥學院簽署合作協議。而在其他創新技術和產品的合作方面的搜尋和洽談工作也正在積極發展進行。
對于眼下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胡沫稱,美歐正處在衰退之中,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可以不受影響。但中國的應對能力相對較強,同時制藥業受到的影響也較小。而羅氏的藥品又大部分用于危重疾病的治療,影響相對較小。
他認為,金融危機之下,也會為企業創造一些新的并購機會。一些生物制藥類企業或其產品的并購在此前或許不可能,但在危機之下,可能容易獲得。
同時,羅氏還啟動了新一輪張江廠區的擴建,繼續加大在華投入。
胡沫表示,中國市場已經成為羅氏全球戰略的重點之一,對中國市場的持續投入和拓展“不會有任何改變”。
目前,羅氏旗下已有22個創新藥品在中國上市,上海羅氏2007年的銷售額預計30億元,其中凈利潤超過3個億。預計明年銷售額能達到40個億,已經連續數年在華保持兩位數增長。
發布日期:2008-11-7